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,以优质教材建设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,经济学院教学发展中心和工会于4月1日联合举办了“教与学讲坛”第二期——“打造精品教材,促进学科发展”专题讲座。本次活动邀请到的主讲人是“万人计划”首届国家教学名师、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韩伯棠教授。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、副院长赵先、院长助理黄璐及学院部分教师出席会议。
韩伯棠主编的《管理运筹学》教材,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,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,北京市高等教育经典教材,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(高等教育类)二等奖。韩伯棠教授主讲的《管理运筹学》课程,先后被评为全国精品课程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、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。会上,韩伯棠教授结合深厚的教学科研经验,在教材建设领域总结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四点心得:
一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。教材建设需组建优质编写团队久久为功、深入细节,注意建立编写完成后的闭环验证机制,既要保持核心稳定,又要随时代演进,长期修订;二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的需求导向。教材编写工作要基于国家、社会和学生的需求,加强与同行学者的交流;三是坚持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创新。教材编写要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的教材编写经验和方法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注重国际经验本土转化,构建兼容并蓄的知识框架;四是注重技术驱动的教育范式革新。教材编写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,尤其关注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韩伯棠另外介绍了编写教材的原则和要求,深入阐释了教材编写的方法论,强调需以系统性、科学性、生长性三大原则为根基,贯穿需求导向、案例支撑、技术赋能、质量闭环四项基本要求。系统性原则要求确保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的贯通性;科学性原则重在立足中国管理实践提炼普适规律,平衡国际范式与本土特色;生长性原则则为知识体系预留迭代空间,适应学科交叉与技术变革趋势。实施过程中,通过国家、社会、学科、学生综合评价指标锚定内容方向,以动态案例库支撑理论转化,借助数字化工具突破教学边界,最终通过“编写-教学-反馈-修订”的全流程质量管控实现教材生命力持续进化。既坚守教育本质,又主动回应时代命题,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原创性经管类教材!
王兆华感谢了韩伯棠的精彩分享,总结指出,韩伯棠的教材建设理念,及其系统性、前瞻性的方法论,既体现了学者深耕教育的初心,更彰显了立足国情、拥抱变革的实践智慧。本次分享会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,更是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桥梁。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经验传承,持之以恒推进优质教材编写工作,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!